来源:
王正杰
播放:
“江城好医生”王争艳做客市民大讲堂,讲述敬业为民的故事
24日,长江日报与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市民大讲堂开始推出专题“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,分主题邀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市民登台讲述自己的故事,王争艳成为第一位主讲嘉宾。
面对数百名听众,她说,所有赞扬都有停歇的时候,我归根到底还是一名医生。
一段求医经历加深对敬业的感悟
作为医生,她也求医看过病,这段经历她始终难忘。
一天晚上睡觉前,她突然发现自己有吐血症状。第二天一大早,她来到一家大型医院挂了专家号。她找的专家曾是自己的老师,老师仔细看过片子后,认为她有结核的症状,需要先吃药消炎,进行观察。这与她自己的判断基本吻合。
走下楼,她有些不放心,于是又挂了一个号,请放射科的一位老专家看看片子。
老专家看完后,认为不需要吃药,但是要观察,半年后再复查。
离开这家医院,她走到另一家大医院门口,忍不住又走了进去,当时已经中午下班,她找到了一个耳鼻喉科的大学同学。同学仔细检查,终于发现了出血点。找到了出血原因,她这才放了心。
心平气和后,她想到了找自己的患者。“自己本身还懂医疗知识,在医院也有一些熟人,可是那些普通的患者呢?”她有了这样的想法,找自己看病不用熟人,每个病人都是自己的熟人。
什么是医生最高的荣誉?
食堂师傅一句话让她内心起伏
王争艳在汉口医院做了11年的内科住院医师后,又在医院下设的4个门诊站点担任全科医生,最后成为一名社区医生。王争艳走到哪儿,患者“粉丝团”就跟到哪儿。一位退休干部,尽管到大医院看病也能报销,可他们一家人就是认准了王争艳。
这名患者姓胡,他们一家认识王争艳,是在20年前。有一次,他的岳父被人诊断为肺部感染,可总是治不好。后来,家人找到王争艳。经过一番细致的检查,王争艳判断老人是心衰。对症下药后,病情缓解。从此以后,这家人就成了王争艳的“粉丝”,王争艳调到哪儿,他们就跟到哪儿。
家境困难的患者更是把王争艳看成“救星”。一位患者家属说,自己的丈夫得了难治的怪病,是王医生用便宜的药方保住了他的命。“在我心里,王医生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医生”。
上街买菜,王争艳会遇到卖菜小贩不收钱,然后告诉她,曾治好自己的病;她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后,小区里一位大妈见面抱住她,“王医生,你终于出名了”。
王争艳回忆起多年前的一件事,一天带着孩子在医院食堂吃饭。师傅对着她孩子说:“你妈妈是医院的大好人,长大以后要像她那样做人。”
之前她也获得过很多荣誉,医疗系统的,铁路系统的,但没有这番话让她觉得这么内心起伏。爱别人,才会得到别人的爱;爱岗位,才能得到病人的认可。
门诊才是自己永远的舞台
不管出名与否,王争艳心里只有一个准则,自己是一名医生。
她自信地说,病人走进诊室10分钟,她心里就有谱了。黄陂农民因持续消瘦四处求医,做过上千元的检查仍无果。王争艳为他检查了10分钟,问“您是不是得过血吸虫病?”对方惊讶:“几十年前的事,您怎么晓得?”——谜底揭晓。
当她还是一名内科医生时,医院让她负责高压氧舱,因为这个事情需要耐心、细致、负责,她答应了;医院让她同时负责老年科,因为这个工作容不得马虎,她又答应了。当她快退休时,医院让她到社区当主任,她还是答应了。
医院领导看来,事情交给王争艳,就让人放心。别人觉得,“加量不加价”的事,傻子才做。王争艳觉得,只要能为病人做点事,就值。
王争艳做过很多场报告会。可她始终觉得,安静的门诊,才是自己永远的舞台。